她到底是拍vlog的,还是拍戏的?
要说最近谁在流量圈里混得风生水起,台北娜娜绝对排得上号。一个原本在51吃瓜上被提几句的博主,硬是靠着老师2家访那一波剧情视频,把自己送上热搜第一梯队。你说她是拍片的吧,确实有剧本有镜头感;你说她是vlog主吧,她的视频风格又透着一股“故意摆拍”的痕迹。
最离谱的是那个卡洗衣机的片段,简直成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二创素材库。弹幕笑疯、剪辑魔改,连表情包都出来了。可问题是,这真的是巧合吗?
老师2家访这部剧,咋就这么“会拍”?
台北娜娜的新作老师2家访,说实话名字听起来有点像正经剧,可内容看下来嘛……emmm,那些极限穿搭、暧昧对话、尴尬沉默和“不小心”的镜头切换,怎么看都不像正儿八经讲教育的片子。
剧情大致是她饰演一个年轻老师去学生家访,结果家里只有一位男性监护人在家。然后镜头开始“懂了”,从脚扫到头,再从窗户拍进卧室,氛围营造得简直就是一部“老师教做人”的小剧场。
1、卡洗衣机是意外还是套路?
别说,这一幕出圈是真的快。她穿着家访的装扮想“帮忙”洗衣服,然后不小心被卡住了,整个上半身钻进洗衣机,半边身体悬在外头,嘴里还喊“卡住了”。你说这要是纯属巧合,恐怕网友都要笑出八块腹肌。
而更奇妙的是,她身后摄像头不偏不倚刚好拍到了最佳角度。这不就是vlog拍摄里最经典的“反转诱导”桥段?有一说一,镜头语言是真的有点东西。
2、51吃瓜蹭流量,台北娜娜变“流量女主”
自从那段视频流出后,51吃瓜和各种论坛全都在疯狂讨论台北娜娜。什么卡洗衣机合集、家访高能截图、甚至她vlog中的小细节都被扒得一清二楚。比如她包包的品牌、她家窗帘的颜色、她口红色号,全被网友考据出个一清二楚。
有人调侃说台北娜娜是新一代的“出戏女神”,剧情都不重要了,谁还看故事啊,大家看的都是“状态”和“反应”。
她是会拍,还是会演?还是都不是?
很多人说台北娜娜的成功是靠脸,也有人说她是会演,其实从作品细节来看,她更像是会抓住时代流量节奏的人。毕竟不是谁卡个洗衣机都能火,还得拍得刚刚好、剪得自然不突兀。
更别提她平时那些看似“日常”的vlog视频,也越来越像剧情片的延伸。前一天是老师2家访,后一天vlog里突然出现一条洗衣机拆机教程,这联系不起来才怪。
而像shika小鹿鹿这样也走半剧情路线的角色,也早就形成一套自己的流量模式。只不过shika小鹿鹿的风格偏梦幻甜系,而台北娜娜的内容更多带点“故意事故感”。
vlog也能变流量利器?你可能低估她了
不少人以为vlog就是拍吃饭逛街,其实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,vlog已经变成一种精致包装下的剧情演绎。台北娜娜的视频剪辑点非常准,镜头过渡顺畅,配乐也都能精准配合情绪。再加上她本人长得有点邻家气质,观众很容易带入。
比如她曾经发布的一条“教你做饭”的视频,前三十秒还正经切菜,后面就开始玩“袖子滑落”的戏码,那操作真的是教你做饭,还是教你“看画面”?网友都懂。
3、网红标准化套路:意外+模糊边界+多重身份
台北娜娜身上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网红标签:
1、有“意外”的桥段,比如卡洗衣机
2、有模糊身份感,既像演员又像博主
3、有强互动性,网友评论、剪辑、转发都很活跃
这三点凑齐了,基本就能稳坐流量头部位置,至少短期内是这样。
像shika小鹿鹿也是如此,靠着甜系设定和高频互动稳定圈粉。两人的路线不同但思路一致,就是“打造一个让人愿意重复观看的人设”。
她的演技被质疑,可流量没被耽误
不可否认,网上对她的演技评价两极化,有人说她表情太做作、动作太浮夸,但也有人认为她是懂镜头的。就像老师2家访中那个回眸镜头,确实让不少网友停下手里的饭筷,认真看了一遍。
而评论区也分成了两派,一派在嘲“这也能火”,另一派在跪求“第三部啥时候出”。但无论怎么说,热度就在那摆着,连热搜都上了。
现在的流量逻辑已经不是看你演得多好,而是看你制造话题的能力强不强。台北娜娜就是典型的“自带剧情滤镜”的角色,哪怕一个平平无奇的动作,她都能给你加个buff。
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,现在的内容生态就是这样——你不制造波澜,就没人注意你。
网友还在等续集 她会不会就此封神?
网友说,如果老师2家访都能火,那接下来老师3、老师4是不是也要安排上?甚至有大胆网友建议她出个系列合集,像vlog加剧情,玩成“半真半假”的生活片段。
台北娜娜究竟会不会顺势转型成职业女演员,还是继续做“带点剧情的vlog博主”?谁也说不准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她已经站上了流量的高台。
或许下次我们刷到她,不是在洗衣机旁边了,而是在厨房、在浴室、在车里……话说回来,你觉得她下次会整出啥新“意外”?